我国的语言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以“愁”字为例,上下结构,上“秋”下“心”,传达出在秋天极易发愁的意思。确实如此,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开始凋零的季节,气候的变化会引发人生理的变化,因此人们容易在秋天产生“悲秋”、“秋愁”的情绪。
那么该如何调节呢?《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的宗旨,是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和遵循这种规律。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秋季养生“养收”为主
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入体内的正气。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具体到饮食上,则体现为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涩的水果、蔬菜。另外由于气温以及湿度的不同变化,饮食原则可依据节气的变化。
秋季养生滋补妙招
第一、补肺润燥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嘴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
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第二、多饮汤水
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等。秋季气候干燥,口渴感强,但不宜多饮含气体的饮料,可选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频频饮服,既可补充体内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疗作用。
第三、适时进补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
秋季养生注意四方面:
养收:调摄精神,要保持神志安宁,心平气和;要收敛神气,不要好高骛远。懂得舍得的道理。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开阔胸襟。秋季阳气渐收,易使人情绪产生波动,烦躁、伤感、忧郁、悲伤,应注意调整。
润燥:秋天必须养阴防燥,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多服用甘寒滋润之品,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保肺:燥易伤肺,容易引起呼吸道病症,所以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生梨、甘蔗、荸荠、柚、枇杷等都有很好的养阴润肺功效,也可选用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等,均都具有良好的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护肤:秋季干燥,皮肤容易干燥起皮,某些皮肤病易发。出现皮肤口角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脱落、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状,称为“秋燥症”。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因此,秋季护肤,重在养阴、保湿、润肺、美白,人们应多喝水补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
推荐阅读:秋天喝什么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