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等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元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名医之一,他认为肿块就是由气结、痰饮、血块瘀滞等形成的。”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艾克医院副院长孙彩珍如是说。
肿块是如何形成的
先说气。国外有资料报道,肿瘤发生4个月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气愤的事情发生或者长期郁闷或者长期处在工作、生活高压之下,经过了解,许多人也可以讲出很多故事来。一位患者说在自己正在吃早饭,端着碗在街边站着,却被拖拉机压伤了小脚趾,结果拖拉机驾驶员不但没有道歉,反而给他一个耳光!后来家人去说理,又被轰了出来。这种事情不胜枚举,古人有句话叫做“气死人”,这话是有依据的。
百病生于气。《内经》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肿瘤不是一天之内形成的,它要10年20年的时间,长期气不顺,导致“百病”发生。很多家庭,外面看看蛮好的,其实内部矛盾很大。夫妻多年不讲话的有,长年斗嘴吵架的有,这样的家庭,往往一方会得肿瘤。特别是胃部肿瘤。
血瘀也是肿瘤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是靠气的推动,气滞则血瘀。清代唐容川名医说:“积聚之证,此非凝痰,即是黑血。”血瘀从脉象及舌质上也可以证明,肿瘤病人往往有紫色舌质,紫色舌质表明内有瘀血和病毒。病人往往有刺痛,刺痛为血瘀证一大典型特征。
再说痰凝。这里所讲的痰有广义的意思,肿瘤病人痰凝是肯定的,病人脉象滑,大多有舌苔厚腻、痰性流动症状,所以肿块易为转移,痰湿粘滞难去,所以肿块留止需较长时间治疗。金元名医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之为有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肿块胀痛,隐痛不休是为痰病的重要特征。
最后说毒聚。毒聚不难理解,民间就有拿清热解毒药来治疗肿瘤的习惯。汉代华佗认为:肿瘤的发生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更有五脏六腑蓄毒不流的原因。这一论断已准确阐明了肿瘤的病因病机,也就是说为什么局部的肿块切得干干净净了,有一部分患者在若干时间后又复发或者在别的部位又长出来了呢?根本的一条,就是五脏六腑的毒没有排除体外。
中医是怎么治疗肿块的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治病要治本,治本要求因。在肿瘤治疗上,艾克医院经过长期摸索,治疗上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3个月打基础,主要是解郁、排毒、祛痰、软化、活血,重在排毒。
第二步:第4个月开始到第6个月,解郁、排毒、软化、活血,重在软化。
第三步:第6个月开始,解郁、排毒、软化、活血、消瘤。
先来说解郁。肿瘤病人都有郁证,而解郁是治疗肿瘤病的一把金钥匙,没有解郁药,这气滞就解决不了,气滞很大成因是忧郁,所以在药物要用海藻、昆布、香附、合欢皮、郁金等解郁药物。解郁药物的运用,是治疗能否奏效的重要一关。解郁不仅要药物治,还要在思想上同步治疗。
再说活血。活血通络是治疗中基础的基础,如果说解郁是把金钥匙,那把门打开后,最要做的就是基础的治疗工作:活血通络。活血可以通经络,活血可以破瘀。当然,活血药力不宜过大,过大了要造成肿瘤细胞的扩散。肿瘤实质上是人体的排毒系统不行了,毒气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所以必须通过通经络、通肠道、通窍(包括开汗孔),遵循中医以通为贵之训,将体内之毒排出体外。当代中医肿瘤专家钱伯文说:“中医药要根治肿瘤,必须走破瘀活血的道路。但破瘀活血容易造成扩散,以至于近代医务工作者不敢去尝试。但回过头来,还是要走破瘀活血的道路。只有找到破瘀活血的药与其它药物的有机结合,既不造成扩散,又消除肿块,那就找到了根治肿瘤的道路。”
三说软坚。肿块坚硬如石,这么坚硬的肿块,你说用活血破瘀的药把它给破了,我可以说那是攻不破的。最厉害的破瘀药三棱、梨头霜、水蛭也根本破散不了这么坚硬的肿块,这些药运用过早导致出血反倒有可能,而把肿瘤全部攻散消掉不可能。那怎么办?软化肿块,软化肿块是有可能的。那就运用牡蛎、海蛤、昆布、海藻、鳖甲等软坚散结药物,而这些药(除鳖甲)还具有化痰祛痰的功效,有的病人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如长在颈部等体表的肿块手摸上去会有明显的变软,感觉这个肿块由原来石头这么硬变成馒头这么软了,这离治好的时间就不远了。在变软过程中这肿块稍为大一点起来,应该是正常的,如果相反,这肿块没有什么大起来,反而越来越硬,则必须赶快加重软坚药。在第二阶段必须把软坚药做为君药。有些病人说自己的瘤两个月前还有10多厘米,现在怎么CT、核磁共振做了突然就没有了呢?是不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是正常的,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因为软化到肿块跟其他周围组织一样后,自然就做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