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发布,酝酿已久的中成药降价步伐也越来越近。据悉,目前新版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价格调整正在讨论中。
与中成药降价预期同时到来的,却是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根据中药材天地网的统计,中药材价格在经过春节休市期间短暂趋稳之后,部分品种近期再度上涨,中药材问题再次刺痛了中药生产企业的神经。
其实,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以及国家各项支持政策的出台,我国医药行业整体发展迅速,而中药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自2006年以来,我国中药工业生产规模升幅每年都能保证20%左右的增长。
但是,日益增长的中药材需求和价格暴涨暴跌带来的企业经营压力,却成为横亘在中药产业发展的一道道难题,加上假冒伪劣中药材质量问题突出,很多业内人士都无不担心,最终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将会是中药材,而中药材资源的问题最终归结还是质和量的较量。
资源之困,何以解忧
中药材资源问题由来已久,从云南大旱导致三七价格暴涨,再到熏硫磺药材的曝光,有关“重视中药材问题”的呼声似乎从没有停止过。今年两会期间,部分行业代表人士再一次提及将中药材纳入国家资源管理。
其实,早在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提出要建设中药材GAP基地,其初衷就是保护中药材资源。据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陈垣介绍,从2003年到现在,我国总共认证了42个品种的97个基地,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不过, GAP基地建设却由于投资过大,认证品种有限,投资收益率不高等现实问题,近些年的发展一直不快。
“GAP基地认证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目前还正在摸索实施”,陈垣表示,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问题,企业认证只公告,不发证,使得企业GAP基地的药材难以获得优质优价的“身份证”,这是很多中药材种植企业的心头病。
一方面是好产品难以获得认可,而另一方面却是中药材市场的混乱。据常年从事中药材研究的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主任王卫锋介绍,由于目前国内的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市面上假药材和不合格药材不少。
王卫锋曾经从不同的药材市场买来10种白芍药材,只有两种符合《中国药典》的规范。“药材是治病救人的,它与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中药材纳入国家资源管理,在两会期间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响应,不过,陈垣对此表示异议。“纳入国家战略资源管理会导致中药材价格上涨,出现越贵越采,越采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
目前,野生动植物入药导致资源慢慢陷入枯竭,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而解决的唯一途径,在陈垣看来,就是人工驯化栽培,保障药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药农要联合起来,增加投入、强化研究,实现野生品种人工驯化生产”。
据了解,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以陇西中天药业为例,该公司先后投入了巨资研究秦艽、羌活、甘肃贝母等人工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这些稀缺性的药材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既要有质,又要有量
中药材有道地药材和非道地药材之分,而众所周知,中药材以道地药材入药最佳,但是实际情况是道地药材数量有限,在工业化生产的时代,道地药材成为制药工业企业争夺的焦点。
据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理事徐鸿华介绍,道地药材的高质量与低产出本不可调和,但是通过GAP基地建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很多中药材的种植技术还不成熟,从野生变为家种以后,药材的质量会下降,甚至功效会发生变化。”
目前的中药材GAP基地规模都很小,王卫锋表示,“之前GAP基地很多都是由生产企业建立的,一般需求量比较大,GAP所种植的也多是企业需求量比较大的品种。这种由企业主建的GAP基地,一般都只能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
其实,目前根据环境条件制定合理运营模式,大规模做中药材基地的企业还是很少,陇西中天药业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陇西中天药业是一家致力于地道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现有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10万亩。正如之前所说,中药材从野生到家种,培育技术非常关节。
陇西中天药业的做法比较值得借鉴,公司在陇西、岷县、临潭、民勤、舟曲、通渭等县每年建设黄芪、柴胡、甘草、党参、当归、黄芩、秦艽、羌活、红芪、甘肃贝母等十种“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与传统的模式不同,陇西中天药业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达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产品收购质量”的三统一模式。同时,公司联合专业科研单位,制定提供《操作规程(SOP)》,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农家肥入股,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管理,企业统购包销,确保农户土地年收益高于正常年,既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也保证了药材的质量。
与“中药材保质不保量,保量不保质”的传统印象不同,陇西中天药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规范化上,都已经走在了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前列。未来中药材的资源问题仍将是质和量的较量,如何突破,陇西中天药业的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