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宜忌】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临床应用】
1.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治肠痈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10份,附子2份,败酱5份。上3味,捣为末,取10g,以水2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为君药。
2.肠用房(《中药临床应用》)治阑尾周围炎和阑尾脓肿:败酱草、生苡仁、冬瓜仁各15g,桃仁6g,丹皮9g,银花15g,连翘9g,秦皮6g,紫花地丁15g,延胡索6g。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方中败酱草,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为君药。
3.(《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败酱草、红藤、蒲公英、金银花各30g,桃仁9g,赤芍12g,大黄15g。水煎服。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为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