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人工流产,产后出血。
①《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
②《别录》:"去寸白,破癥瘕,除头风,止金疮。"
③《本草图经》:"止鼻衄。"
④《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
⑤《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
⑥《会约医镜》:"治邪热腹痛,解时行疫气。"
⑦《奉经续疏》:"治喉痹,消顽肿。"
⑧《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止血,清热解毒。治蛔虫,绦虫,虫积腹痛;子宫功能牲出血,白带。贯众放在水缸中,饮用其水,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
⑨《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经过多、蛔虫症、蛲虫症。"
⑩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活血,补肝肾。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遗尿。"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
【宜忌】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藋菌为之使。"
②《药性论》:"赤小豆为使。"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寒无实热者禁用。"
④《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贯众品种较多,各地临床报道,大多未经鉴定。
①预防感冒
将贯众制成冲剂内服,每人每次12克(相当于生药9钱),每周2次。预防服药观察306人,观察期间发病者占12.02%,而对照组340人中发病者占33.2%。亦可用贯众3钱、桑叶1.5钱煎服,每天1次,每周连服2天,共服3周。服药者671人,发病者占3.56%;对照组649人,发病率为8.32%。
②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内服粉剂或片剂,成人每次2克,10岁以下1克,1岁以下0.5克,每周服药1次,连服2周。在4764人中检出健康带菌者(咽拭培养阳性)59例,按上法服药后,复查均转为阴性。以后每月再按上法服药2周,经3个月后再次复查,仍为阴性。
③治疗胆道蛔虫病
用贯众、苦楝根皮各75克(15岁以下儿童每次每岁各5克),水煎两次,煎液混合浓缩成100毫升左右,空腹时1次顿服,连服2日。病情急剧者可日服2次,连服2次后须间隔1、2天再服,以防中毒。除便秘者外,不必服泻药。观察34例,服药2~6次,症状、体征消失者30例,显著减轻者4例,所有病例均在服药后1~4天内连续排出蛔虫。
④用于收缩子宫
用粗茎鳞毛蕨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原药1克,行肌肉注射或子宫颈局部注射,重症剂量加倍。治疗产后出血、流产后出血、人工流产、剖腹产及葡萄胎手术共48例,有效率91.6%。一般在用药后10分钟左右出现明显子宫收缩,随即流血减少直至停止。另有报道用乌毛蕨制成注射液,轻症2毫升(相当生药5克),重症4毫升,肌肉注射,应用于人工流产及产后流血52例,均在注射后3~5分钟出现明显的子宫收缩,无一例失败,且注射后无任何副作用。
此外,不少地区曾用贯众配合苦楝皮、紫苏、土荆芥组成复方,治疗钩虫病,但疗效差异极大。